读后感:
炎帝是我心中的英雄,他身上艰苦奋斗、敢于创新、乐于奉献、团结仁爱的品德,是我今后学习的方向和动力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生活在富裕祥和的年代,要认真学习炎帝文化,传承炎帝精神;努力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;要弘扬炎帝文化,让华夏文明的长灯永不灭!
附读后感3篇
1·伏羲画卦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**。相传**是伏羲画的。在人类的蒙昧时代,生活艰难困苦,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--伏羲。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,“断竹、续竹、飞土、逐肉”,却依旧食不果腹,饥寒交迫。
2.伏羲在质朴简易无常规模式局限的文化环境中思考,探索自然之道,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,并用**这种特殊“语言”表达出来,而形成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的先天系统。
3.伏羲发现自然规律与天体运行惊人的一致性,社会原来是宇宙大世界的一个缩影,自然规律与天体运行有着惊人的一致性,这种思想被称为“天人合一”。
天地分开之后地是由谁负责治理的?神话**中,天地分开之后,地是由颛顼负责治理的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颛顼为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。据《水经注》记载,黄帝次子昌意,因才德低下,不足以继承帝位,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(此德劣被降为诸侯乃郦道元一家之言,且黄帝嫡长子乃玄嚣)。昌意被封到若水后,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,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颛顼。南方天帝炎帝的读后感?
读了这个**后我觉得炎帝是一个不怕死亡,为百姓着想,值得我们敬佩的神。
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我许多我喜欢的**。又比如说**开天辟地: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,人类的老祖先**睡了一万八千年,醒来时看见周围乌黑一片。他从身边拿出一把斧头对准一个地方猛砍下去,透出了一丝光,**又是一陈猛砍,天和地分开了。**头顶天,脚踏地,不让它们再合起来,从此天地不再全起来。**倒下死了,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。读了这篇文章,我觉得**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神。
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,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。
断绝天地交通的道理?《山海经》记载:上古五帝之一颛顼令人隔断天地,人神因此分开
据说在上古时代,人和神共存于天地之间,所以在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着人和神、半兽人、半神之间不分彼此,共同生活。
在《国语》里面记载到“九黎乱德,民神杂糅;不可方物,夫人作享;家为巫史,无有要质”:“九黎部落胡作非为,人和神住在一起,无法辨认谁是人谁是神”。
起初人们对于神灵能够诚心如一,一方面神明能降福人间;另一方面巫觋能够将世间**上达天听。比如在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,就曾请九天玄女前来助战,因此蚩尤也可以带领众神和山精水怪与黄帝作战等。
少皞氏衰落之后,由于九黎乱德,导致了人神杂糅,因此神无威严、民不敬畏,以至于民神同位到了颛顼之时,开始整顿天地秩序,命重“司天以属神”,令黎“司地以属民”,将其恢复到之前人神有别的状态
《山海经》里这样描述:重两手托天奋力上举,令黎两手按地尽力下压,天地之间的道路被隔断,只留下昆仑天梯这个唯一的通道。
因为在那时名山和神树是登天之途的首选。《山海经》各处都记载了群巫经常性地往来于高山之间,连接神、人。
灵山、登葆山、肇山等,这些山雄奇险峻,直达天极,是为登天之梯! 诸山之中,名气最大的当属昆仑,这里是群巫上下、群色神所居之地!
从此以后,人和神不能随便联系,神仙不能随便下凡,凡人也不能随便去神界,在绝地天通之后,只有帝王任命的巫才可以沟通人和神联系上传下达,绝地天通是我国第一次建立神话秩序。
它成为了我国神话体系的重要基础,在此之前人和神之间是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,人人都能传达旨意,“悉享无度,神民同位”,但是颛顼绝地天通正式割断了人和神之间的血缘纽带。
将神、人隔绝开来,一方面维护天神尊严,一方面使民众专心祭享,表面上类似于拆掉了人类与天神之间沟通的天梯。
老子师傅的六句话是什么意思?第一 治心 清静无欲老子强调要人要保持清静无欲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一章便说道:“常无欲以观其妙;常有欲以观其徼。”并且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七章说了一句:“故圣人云:‘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好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’”。老子这里引用一句圣人云,应当也就是他的师傅所说。
第二 治身 皈原真柔
对于柔的思想,老子《道德经》最重要的一个大智慧,而这一思想几乎涵盖了《道德经》整本书。“柔之胜刚、柔弱处上”等等,并以草木做喻,草生柔,死如枯槁。
第三 治世 自然无为
老子《道德经》中说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老子所说的这个自然,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,道是自然如此,自然便是道,南怀瑾说,我们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悟透了,必然不会对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感到为难,佛家有一个名词是“尔法如是”,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,而这个‘尔法如是’来形容‘自然’再合适不过了。
第四 治家 合和恒一
恒,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本意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,又通“亘(gèn)”指绵延,延续,读作gèng。“héng”是后起音。月亮弦、望有常,于是有了长久、持久的意思。
第五 治神 抱一还元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“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”意思是说持有道的基本原则,成为天下万物万事的模范,自然会被人看见,夸赞。对于抱一的思想,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章中还有描述:“载营魄,抱一,能无离乎?”意思是说,身体与灵魂要合而为一,就能够不偏于大道了。
第六 治万物 得一而生
在中国古代,凡事讲究归一的思想,比如有九九归一之说,玄奘西天取经,皆要受九九八十一难,而《道德经》也正是八十一章,这是巧合还是自然之道呢?
天地运行,万物化生,世间之事,离不开‘一’字。天若失一,清明世界变为污浊,万物**,自然皆无。地若失一,山崩地裂,河海泛滥,万物不载,无以安宁。人若失一,神形相离,只剩躯壳,浑浑沌沌,生不如死。君王失一,万民欲生,人人相残,国国相争,天下大乱。万物失一,万物不生,万物不长,阴阳不通,自将灭绝。无论是治世,治身,治家,都要守其根本,这“一”就是根本。